顾璘(1476~1545)明代官员、文学家。字华玉,号东桥居士,长洲(今江苏省吴县)人,寓居上元(今江苏省南京市),有知人鉴。弘治间进士,授广平知县,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。少有才名,以诗著称于时,与其同里陈沂、王韦号称“金陵三俊”,后宝应朱应登起,时称“四大家”。著有《浮湘集》、《山中集》、《息园诗文稿》等。其曾评注杨士弘《唐音》。 顾璘的诗文(1250篇)
张居正5岁入学读书,10岁通六艺大经,在荆州府颇有些名气,幼年应童子试被人称为“江陵神童”。嘉靖十六年(1537)乡试才13岁。13岁的人从荆州到武昌乡试,如果中了就是举人了。在当时,单凭他的年龄和声威,原有中举的希望,可是他落榜了。他的落榜完全是人为的,使他落榜的人叫顾璘。顾璘是应天府的才子,为当时湖广巡抚。正是这个顾璘,认为一个人13岁就中举,以后便会自满,反而把上进的志气打消了,这不利于张居正的发展。因此,他主张给张居正一些挫折,让他记住,让他发奋。显然,顾璘不是嫉妒张居正的才华。他跟监试的冯御使说:“张居正是个大才,早些发达,原也没什么不可,不过,最好是让他迟几年,等到才具老练了,将来的发展更是没有限量。这是御使的事情,一切请斟酌吧。”而张居正的考卷很受湖广按佥事陈束的欣赏。他极力主张录取张居正。御使因为顾璘的吩咐,竭力拒绝,张居正终于落榜。张居正知道这件事情,给他一个很深的印象。他对顾璘始终感激,可见张居正的胸次了。要是他在这年中举,也不过早3年。以后也许多了一个唐寅那样的人物,而一生的事业,便会在诗酒风流中消沉。张居正的话也证实了他对顾璘的感激:“自以童幼,岂敢妄意今日,让心感公之知,恩以死报,中心藏之,未尝敢忘。”
嘉靖十九年(1540),张居正16岁中举。恰巧这年顾璘在安陆督工,张居正到安陆进见。顾璘很高兴,还把自己的犀带赠给他说:“古人都说大器晚成,这是为中材说法罢了。当然你不是一个中材。上次我对冯御使的嘱咐,耽误了你3年的时间,这是我的错误。但是,我希望你要有大的抱负,要做伊尹,做颜渊,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。”其实,顾璘对于居正16岁中举的事情,竟还以为太早。顾璘的见解就是孟子那个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”的观点。3年,对于张居正未必“有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”的苦,但是有苦其心志的挫折。这是顾璘的一片苦心。张居正在嘉靖二十六年(1547)入京会试后再殿试中了二甲进士,选庶吉士,从此有机会够条件在后来当朝廷的辅臣。明代胡惟庸的事件,使朱元璋废置了宰相一职。张居正在朝16年,辅国10年都在神宗一朝。张居正成了一代名相。做了一番事业,如对靼鞑的遏止,税收重大改革的“一条鞭法”的实施。
于按察泉庄杂咏十四首 其十 平峦。明代。顾璘。 翠屏高千尺,行坐日相对。宇内有红尘,尽在岩峦背。
代挽程公子。明代。顾璘。 青春提剑逐轻车,料敌非徒读父书。李广有功终不赏,马援多谤欲何如。蛮方雾雨孤生后,故垒风云百战馀。安得汉家思旧业,为开烟阁写新图。
哀歌行吊周封君。明代。顾璘。 君不见太阿铮铮豺虎雠,铅刀绕指矜和柔。又不见寒松苍苍澹无色,桃李荣华耀朝日。芜阳封君不可起,前辈典刑今遂已。片言乡党倚泰山,千金散义如流水。蔡邕不愧有道碑,泾野倾心逸民史。呜呼故老凋丧人则哀,高门赫赫空成灰。
月岩。明代。顾璘。 灵岩象唯月,盈昃巧为妍。正揭团圆影,旁分上下弦。龙开厓畔石,日转窍中天。雕琢须神力,伊谁测帝先。
会稽杂咏同周观察作八首 其五。明代。顾璘。 莫惜无飞雪,乘舟向剡中。聚沙春鸟浴,背日晚花红。书卷追随满,诗人赋咏工。玉郎傥同载,高兴讵能穷。